少年花季,惨遭巨变,生离死别,人间至痛。这样的伤口,究竟要多久才能完全愈合,一时还是未知。但是,时光和爱在引领着这些孩子们长大,在引领他们越来越远离那个黑色的日子。
2009年的汶川,不管是政府和民间,这里最热门的一个词是“拆迁”。居住面积有限的汶川县城面临“瘦身”,约1万人要迁走。又因80%以上的房屋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县城需重新规划。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正在经历巨变。
中秋节,学校为每个老师都发了月饼。李懋老师拿着月饼嚎啕大哭,“家人都没了,还谈什么家,什么团圆呢?”,失去了丈夫和20多名学生之后,李懋仍然坚强地认为,“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勇敢地直面一切”。
灾难过后,这些“家变”主题大规模地在青山绿水和残垣断壁间上演,大劫之后收藏起大恸,重新憧憬和建设未来的生活,是灾区民众普遍的心愿,而最能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的,正是我们成长的母体、无数人奋斗的终极——家庭。
林浩,男,1999年出生,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
报道称,5·12地震发生时,林浩从废墟中爬出后,救出两名同学,被誉为汶川地震中年纪最小的救人英雄。
一个月后,在上海成功手术,又前往北京参加小英雄评选颁奖,并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8年9月,进入上海上学,随后传出广告代言和参演电视剧风波。去年参加国庆彩车游行,今年将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对成名后的生活,林浩俨然已很适应。
汶川县长张通荣说,“汶川要形成感恩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全国人民、广东人民对我们的爱,不应该习以为常,而视人家的援建是应该的。汶川要有回报的行为。”
2010年1月12日,在海地发生7.3级地震,已放寒假的汶川一小师生自发为海地捐款,半小时内共筹得善款人民币7543.9元。玉树地震发生后,什邡安全生产救援队当晚即抵达救援,负责人说,是抱着感恩之心全力参与救援的。
汶川地震制造多个中国速度。例如汶川震后18分钟,官网新华网就发布地震消息,创下中国地震信息公开典范。地震当天17时,温家宝即赶赴灾区指挥救灾,调动起各种政府资源,以下政治任务的形式,让救灾更加具有紧迫性与高效率。
此外,在汶川地震中也暴露出救灾应急体现缺陷,救灾手段方式缺陷,在震后也得到总结和进化。这种进化直接体现在玉树地震的救援现场,无论是从救援意识、应急预案,还是专业配备、制度安排。
汶川地震七日后,国务院发布公告,设立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停止所有公共娱乐活动。中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各大门户网站均统一将页面设置为灰色,各地报纸一致设置封面为灰黑。哀悼当日,全国各地均陷入浓重哀痛氛围中。政府机关部门全体职员,各地学校师生,集体组织统一哀悼;各界群众则自发聚集,以各类方式抒发哀痛,并喊出“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等口号。这种举国哀悼方式,也体现在青海玉树地震的悼念中。[2008年5月19日媒体封面]
汶川震后掀起前所未有的捐款热潮,不仅央视或省级卫视举办捐赠晚会,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捐助,各个单位、各个街区、校园等也进行积极捐助。据统计,汶川震后共接收国内外捐款659.96亿元,其中“特殊党费”97.3亿元。
“中国式慈善”再次面临捐款谁来执掌、如何得到最有效使用的问题?尽管地震后来自民间的社工、志愿者、NGO不计其数,但高达760亿元的捐款,“草根组织连1%都拿不到”。此外,大众对名人捐款数目的炮轰也反映出全民慈善模式下的捐款道德强迫。
汶川对口援建模式在震后确立。08年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确定粤、苏、沪、浙、京、辽等19个省市立即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对口援建不仅加快了重建速度,而且客观上缩减地方政府机关居高不下的行政支出,有利廉政。
中央将汶川地震援建模式植入新疆区域,国内诸多省市的代表团频访新疆,对口支援。